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每一次冲锋陷阵都视死如归。幸运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为这些英勇的战士带来了荣耀。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中央特意组织了一场庄严的授衔仪式。最初,选定开国大将的候选人共有15位,最终却只授予了10人这份殊荣。那么盈富优配,那落选的5位英雄究竟是谁?他们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萧克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无论是在部队的日常工作,还是在前线的激烈战斗中,萧克始终表现出色。后来他担任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赢得了全体将士的认可与尊敬。更重要的是,作为八路军主力中的六位师长之一,萧克的能力与资质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开国大将的称号。令人惋惜的是,在这六位师长中,其他五位均被封为开国元帅,唯独萧克被授予开国上将,这份差别让人难免感到遗憾和不甘。
展开剩余67%王震的革命生涯始于土地革命时期,年仅19岁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多人误以为王震只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只懂得冲锋陷阵,却不懂军事理论。事实上,年轻时的王震已经能兼顾军政事务,不仅善于武艺,还能指挥调度。作为红六军团的杰出将领,王震在各方面均表现优异,因此广泛被看好能够获封大将军衔。选拔候选人时,许光达大将甚至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军衔让给王震,足见他对王震的认可和推崇。
张宗逊年轻时即投身革命事业,始终坚定地跟随党的领导。多年来,他的能力获得了广泛认可,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信任,被视为重要的爱将。解放战争期间,他作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无论从出身还是战绩来看,张宗逊都完全配得上开国大将的荣誉。当初他排名候选人名单第十一位,因名额调整遗憾落选。但张宗逊对这些荣誉并不在意,始终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决定。
周纯全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革命家,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被任命为军政委员,显示出他早早加入革命行列且具备卓越综合能力。无论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期间,他都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贡献卓著。长期的战斗和工作压力导致他的右眼患上严重眼疾,最终失明。遗憾的是,曾经跟随张国焘犯下错误的经历也让他失去了获得开国大将军衔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空军刚刚组建,各方面条件和经验都非常有限。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肩负起空军建设的重任。在那几乎一片空白的环境下,他勤奋走访各地学习,不断完善空军体系,逐步建立起了中国空军的基础框架。毛主席推荐他担任司令一职,刘亚楼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按照他对空军发展的贡献,他完全值得开国大将的军衔。可惜他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学习,未能直接参与多少战斗,军功不够显赫。
这五位革命英雄无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难以用言语表达。在评选军衔时,需综合考虑个人资历、能力及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因此他们相较最终入选的十位大将稍逊一筹。然而,对中国军人来说,军衔只是外界对他们贡献的认可之一。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不计较个人荣誉,唯一关心的是是否真正为祖国奉献,是否无愧于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他们永远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盈富优配,欢迎继续关注。
发布于:天津市大智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