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勇,重庆公交集团两江分公司二分部620“敬老爱老”线驾驶员。他是620“敬老爱老”线班组长,自2004年进入公交行业,担任公交驾驶员已20余年,安全行驶80多万公里;一直坚守一线的他,还经常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传递爱与温暖。
在重庆这座山水交融的8D魔幻山城,蜿蜒复杂的道路和穿行其间的公交线编织出了一张流动的网,串联起千家万户的生活。在这张网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公交人,用方向盘传递温度,用坚守诠释责任,将两江四岸的晨昏烟火绘成流动的民生图景。重庆公交集团两江分公司620路“敬老爱老”线驾驶员崔吉勇,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业20余年,安全行驶80多万公里,从普通驾驶员成长为三星级驾驶员、鸳鸯片区班组长,崔吉勇用行动书写了一名基层劳动者的不凡篇章。
安全出行的保障者
清晨5点半,天还未亮,崔吉勇已经到达了620公交线路的起点站鸳鸯,“今天是头班,要早点来做准备工作,这是保障大家安全舒适出行的第一步”。
展开剩余83%打着手电筒绕车三圈仔细观察车体,检查车辆轮胎、刹车、机油、灯光等关键部件,随后进入车厢开始仔细擦拭座椅、空调,确保车厢整洁舒适,这样的工作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有时候大家笑我有‘强迫症’,但一辆公交车关系几十条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崔吉勇说。
崔吉勇于2004年加入重庆公交集团两江分公司,此前他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南来北往数年,已经拥有丰富的驾驶经验,但初入公交车驾驶行业的他并没有为此而感到放松,“货车是拉货,公交车是载人,更需要责任和高要求”。他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安全是底线。这句话贯穿了他20余年的职业生涯,也正是这份严谨让崔吉勇创下了安全行驶80多万公里的纪录,并多次荣获“安全能手”“安全标兵”称号,其驾驶技术在公司内有口皆碑。
2019年4月19日,崔吉勇驾驶620线路公交在长江大桥上,一辆外卖摩托车突然失控滑倒,横亘在公交车前。“那天在下雨,路上不仅打滑,还有点堵车。下午6点多,正是下班高峰期。当时,我驾驶装满乘客的公交车行驶到石板坡长江大桥时,注意到一辆摩托车正在我车辆的左方行驶。”崔吉勇说,这辆摩托车在一辆小轿车后面跟着,小轿车踩了一脚刹车,摩托车可能因为打滑,一下子摔倒在地。
▲工作中的崔吉勇融期策略。
“我见状,紧急使用‘点刹’把车子很平稳的停了下来。车子停稳后,距离被摔倒的摩托车驾驶员大概只有一米左右,实在是惊险。”幸运的是,摩托车驾驶员并无大碍,很快拍拍身子,爬起来继续骑着摩托车走了。崔吉勇这一脚“点刹”堪称完美,车子紧急停车以后,没有撞上外卖小哥,车内的乘客也没有受到影响。崔吉勇表示,“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一个紧急‘压刹’,可以想见车内乘客会倒下一大片,乱打方向盘在桥上更是危险。”这一幕被车内监控记录,经各媒体报道后,市民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
公交线上的贴心人
620公交线,从两江新区鸳鸯丹鹤社区延伸至南岸区南坪,全长19.1公里,途经金渝大道、黄花园大桥、长江大桥、南滨路等热门站点,是一条连接重庆中心城区南北方向的黄金线路,但一开始的运行情况却截然不同。
“这条线路规划原来不是这样,走向与周边大量居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存在很大偏差,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效益也不好,只有两台车来回开”。2006年,入职仅一年多的崔吉勇便敏锐察觉到了问题,“我家就住在鸳鸯,了解这个片区的情况”。
利用休息时间,崔吉勇积极思考线路的优化调整,主动向公司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调整站点和班次等。经过研究,公司认可采纳了崔吉勇的意见并进行了调整,620公交线的客流量迅速攀升,车辆现已增至21台,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动脉,受到沿线居民一致好评。“把乘客当自己家人,理解大家的需求了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 崔吉勇帮助乘客搬运重物。
2024年,620公交线设置为“敬老爱老”线,车厢内全新“上线”助老助残人性化设施,专门设置敬老专座和暖心服务提示语,并张贴敬老标识标牌等,还放置了装有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应急及便民物品的“便民箱”,供老年人按需取用,满足老年乘客特殊需求,以提升老年人出行安全、便利化水平。
崔吉勇带头响应,认真参加相关培训课,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缓速平稳进站、静态开关车门、耐心等候上下……‘敬老爱老’线对我们公交司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在工作中也会反复提醒同组的同事们。”
2024年11月8日,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试图登上620路公交车,却因踏板过高而在公交车后门进退两难。崔吉勇见状立即下车,熟练地展开轮椅专用踏板,俯身推扶老人上车,并细心固定轮椅。这一幕被乘客拍下并上传网络。面对赞誉,崔吉勇却轻描淡写:“谁家没老人呢?将心比心罢了。”这条线路的优化与成长,正是离不开像崔吉勇这样的基层劳动者的智慧与热忱。
志愿服务的“领头雁”
随着第一抹亮光穿透山城的薄雾,位于两江新区鸳鸯街道的丹鹤社区农贸市场一大早已是人头攒动,聚集了大量来赶场的人。市场附近的鸳鸯公交站是620等多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这样的线路也被称为“赶场专线”,解决了城市居民去“赶场”买菜的出行,大家提着菜篮子、拿着手推车,向农贸市场走去开始采购。
▲ 崔吉勇作为志愿者在鸳鸯站维持上车秩序
丹鹤社区这边的农贸市场算是重庆中心城区最大的集市之一,来这里赶场的大多数也是老年人。“现在赶场很火热,大家都想来买新鲜的东西,每到赶场日,老人们买完东西后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乘车,如果没人维持秩序,现场会很混乱,并且人一多公交站就容易人车混流,安全隐患很高。”崔吉勇说,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一支十几人的志愿者队伍,在鸳鸯站维持秩序、搀扶老年乘客、帮大家搬运重物等。
除了本职工作,崔吉勇也是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他换班期间或者休息日时会换上红马甲,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我是一名党员,带头做好志愿服务是应该的,不上班的时候每逢赶场日,只要没得特殊事情,都要来这边帮忙,和很多来赶场的菜农和市民都是老熟人了,顺手的事情,大家都方便了。”
崔吉勇和同事们的志愿服务事迹被新华社、央广网等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面对镜头,崔吉勇坦言:“公交司机不仅是驾驶员,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重庆公交集团两江分公司二分部分工会主席陈舒平评价道:“崔吉勇是典型的‘老黄牛’,勤恳、务实、有亲和力。他的事迹证明,平凡岗位也能成就非凡。”
▲ 崔吉勇帮助乘客搬运重物
从青涩小伙到行业标杆,崔吉勇用20余年光阴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他不仅是安全驾驶的践行者、敬老服务的拥护者,更是志愿精神的传播者。网友的赞赏和收获的荣誉,既是对他个人的褒奖,亦是对全体公交人的致敬。
正如崔吉勇在采访中所言:“方向盘握在手里,责任就扛在肩上。”在重庆这座山城里,无数个“崔吉勇”正以平凡之躯融期策略,驾驶出市民的幸福出行路。
发布于:北京市大智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