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的大陆之行引发了两岸不小的风波翼牛网,岛内媒体如中天电视和TVBS的随行报道,凤凰卫视也紧跟其后,实时追踪。而馆长一行刚到上海,微博、头条、油管中文等热搜榜便迅速被攻占,显示出两岸年轻人对这件事的极高关注度。
事实上,馆长虽然此前偏绿,但此次行程对两岸青年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让台湾年轻人了解大陆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一做法得到了大陆台办的认可和点赞。
6月11日的政论节目《少康战情室》中,嘉宾尹乃菁对馆长的大陆之行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并赞扬大陆在多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尹乃菁的观点有两点:
1. **大陆基础建设超越台湾**:尹乃菁指出,台湾台北的松山机场与大陆的三级城市相比,基础设施水平差距显而易见。大陆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交通、建筑等领域,处处体现出活力和进步。相反,台湾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馆长的此次大陆之行恰恰展现了一个真实、进步的大陆形象,打破了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固有偏见,促使他们走出信息茧房,亲自去了解大陆。
展开剩余70%2. **两岸交流不受政治影响**:尹乃菁强调,台湾与大陆的人民应该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翼牛网,携带善意互相交流。她提到馆长在上海的经历,大陆网友主动合影、赠送食物,甚至驱车数十公里送上茅台酒,这些举动深深感动了馆长。这表明,只要双方有善意,政治差异根本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
确实,两岸人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亲情深厚。如果大家像馆长一样进行真诚交流,谁会在乎政治立场呢?然而翼牛网,看到馆长在大陆的火爆,民进党和蓝营的部分人显然感到不悦。赵少康便在节目中打断了尹乃菁的发言,开始对大陆进行抨击。
赵少康的观点包括:
1. **大陆的成就不能改变台湾的偏好**:赵少康首先提到,尽管大陆在基础建设、科技和军事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台湾人依旧偏爱自己的制度和选举文化,认为台湾的民主与言论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他强调,这些成就无法改变台湾人对自身制度的热爱。
2. **大陆过去的艰难**:赵少康还回忆道,几十年前他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关于大陆贫困的报道。那时,大陆人民连雨伞都买不起,下雨只能淋湿前行。直到有一天,当数万人在集会上举起伞,这一幕让不少人感动流泪。赵少康用这个故事警告大陆,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辛,过得再好也不能自满。
随后,蓝营的罗智强也加入了话题,继续批评大陆制度。赵少康的言论并不让人意外,从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来,他就多次公开表达对大陆的不满。显然,他的反应并非基于事实,而是因为对馆长在大陆的高人气感到不满,甚至有点眼红。毕竟,像他这样的老蓝男,对于两岸话语权的垄断,一直有着强烈的维护心理。
从根本上讲,赵少康及其支持者的言辞只是因为对馆长在大陆的热烈欢迎感到嫉妒。在他们看来,国民党一直占据着两岸交流的主导地位,享受了丰厚的政治红利,这块“蛋糕”是他们不愿意让别人分走的。
然而,我们要明确的是,大陆从未羡慕过台湾的制度。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点毫不动摇。我们一直欢迎所有愿意促进两岸和平与统一的台湾人士和团体来大陆交流,但如果有人既想从两岸关系中获益,又暗中推动“台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发布于:山东省大智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